深圳湾实验室(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广东省实验室https://www.szbl.ac.cn)是广东省、深圳市建设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行动中,全力支持的重大创新载体。
深圳湾实验室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和人民生命健康,紧紧围绕国家战略布局,以协同攻克生命健康重大科学难题为导向,以肿瘤、代谢与心血管、神经退行性、传染性等重大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为焦点,以IT+BT融合及多学科交叉为特色,开展疾病机理、生命信息、创新药物、医学成像等领域研究。在深圳湾实验室,重大疾病问题与前沿学科技术互为经纬,以科研单元矩阵式设计打破传统学科界限,充分促进学科交叉优势;以自由探索与协同攻关双轮驱动,散点侦察与阵地突破的结合,对生命健康问题开展更全面且更精准的研究,实践新型举国体制科研新模式。
实验室致力于营造高效的创新体系与蓬勃的创新生态,打造高精尖技术支撑平台,推动创新要素高效配置的转化研究范式,激发各类人才的创造性。实验室聚集生命科学优势力量,联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创新共同体,努力成为国际一流的科技创新高地。
李芬芳,2010 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5年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物理与应用物理系取得博士学位,2015-2019年在美国杜克大学机械工程与材料科学学院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019-2021年以LKC Dean’s Postdoc Fellow任职于新加坡李光前医学院。2021年年底加入深圳湾实验室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担任特聘研究员、独立 PI。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本领域国际一流期刊上,包括 PNAS、Theranostics、Biophysical Journal、Physical Review Fluids等;研究工作被Phys.org、The Medical News、Scitech Daily、EurekALert! 等科技媒体网站报道。曾获得南洋理工大学博士研究奖学金,主持一项李光前医学院院长研究基金的声学基因控制项目(约 195 万人民币的资助,英国伦敦帝国学院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联合项目, 每年只有一个名额),并担任过空化领域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的分会主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课题组风采展示:http://liff-lab.szbl.ac.cn/
合作导师韩鸿宾课题组介绍
韩鸿宾,医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宇航科学院生命学部通讯院士、国家产业基础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药监局医学成像设备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医学技术学会分会主席、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影像科主任医师、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装备与技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第七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成像新技术新方法、神经影像与脑病诊治新方法,提出并建立了新型脑细胞微环境活体成像分析技术方法,在脑细胞外间隙研究方向的全球学术引文影响力排名位于国际前列;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仪器等项目30 余项,发表SCI、EI以及核心期刊论文200 余篇,出版专著/译著5册;授权专利17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科技北京百名领军人才工程,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获中国青年科技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一等奖,研究成果入选2020年“中国十大医学科技新闻”。
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成像新技术与脑病诊治研究;主要学术贡献是发明新型成像与分析方法,发现并证实脑细胞外间隙分区系统,提出脑分区稳态理论,新技术、新发现与新理论在脑科学、航天医学、药学、脑病诊治等前沿领域得到实际应用。
课题组主要研究方向为医学成像新技术与脑病诊治研究;主要学术贡献是发明新型成像与分析方法,发现并证实脑细胞外间隙分区系统,提出脑分区稳态理论,新技术、新发现与新理论在脑科学、航天医学、药学、脑病诊治等前沿领域得到实际应用。
岗位名称 | 研究助理(联合招聘)(李芬芳课题组/北京大学韩鸿宾课题组) |
招聘单位 |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
岗位工作内容 |
1. 学习课题相关的实验技能,在课题组组长和合作导师指导下开展科研工作; |
岗位要求 |
1. 具有国内外一流大学或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数学物理,脑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或者硕士学位(毕业2年以内); |
条件待遇 |
1.国际顶尖的研究环境,深圳湾实验室具有世界顶尖的研究设备和平台,科研经费充足且稳定; |
提供资料 |
应聘者将完整的个人中文或英文简历,个人陈述、两封专家推荐信、科研兴趣、职业目标、主要科研技能、科研经历及成果和所获奖项等以及其它能够说明科研和工作能力的材料,发送至李芬芳老师邮箱fenfang.li@szbl.ac.cn,邮件标题请注明:“应聘研究助理+本人姓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