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深圳湾实验室//
可伸缩导航栏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光侨路高科创新中心
电话:+86-755-86967710
邮箱:webmaster@szbl.ac.cn
JACS | 蔡羽轩课题组:揭开蛋白质研究的“荧光密码”—多色标记技术的新突破
科研进展/2025.01.09

2025年1月3日,深圳湾实验室蔡羽轩课题组和合作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题为A single bioorthogonal reaction for multiplex cell surface protein labeling的研究论文,报导多色标记技术上取得的突破。他们优化了一种称为TAMM缩合的化学反应,使其反应速度提高了1000倍以上。结合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和序列特异性蛋白酶,他们成功实现了三种不同膜蛋白的特异性标记。更令人兴奋的是,这种技术还...

2025年1月3日,深圳湾实验室蔡羽轩课题组和合作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题为A single bioorthogonal reaction for multiplex cell surface protein labeling的研究论文,报导多色标记技术上取得的突破。他们优化了一种称为TAMM缩合的化学反应,使其反应速度提高了1000倍以上。结合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和序列特异性蛋白酶,他们成功实现了三种不同膜蛋白的特异性标记。更令人兴奋的是,这种技术还能与其他生物正交反应兼容,通过巧妙组合,可以实现四色荧光标记,达到一般共聚焦显微镜的成像颜色上限。



蛋白质是生命的“工匠”,由20种天然氨基酸组成,承担着细胞中的各种功能,从维持细胞正常运作到调控生命活动。一个细胞可以产生上万种蛋白质,而这些蛋白质的功能取决于它们的数量、结构、位置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等复杂特性。要想深入研究这些特性,科学家常常依靠荧光成像技术,这是一种能让我们“看见”蛋白质活动的重要工具。

然而,蛋白质本身不会发光,科学家需要“给它们上颜色”。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遗传技术,让目标蛋白与“荧光蛋白”结合。这些荧光蛋白可以发出不同颜色的光,从而帮助研究人员在活细胞中实现多种蛋白质的同时成像。不过,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

  • 光性能不足:荧光蛋白的亮度和稳定性比不上小分子荧光染料。

  • 体积大:荧光蛋白的体积大(约27 kDa),可能影响目标蛋白的功能或位置,并限制超分辨率成像的精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开发了结合生物正交反应和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的方法。这种技术允许利用小分子荧光染料对蛋白质进行标记,从而既保持了染料的亮度和稳定性,又尽量减小对蛋白质功能的干扰。然而,标记多个目标蛋白依然面临技术挑战,因为每个蛋白都需要独特的反应体系。

2025年1月3日,深圳湾实验室蔡羽轩课题组和合作者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在线发表了题为A single bioorthogonal reaction for multiplex cell surface protein labeling的研究论文,报导多色标记技术上取得的突破。他们优化了一种称为TAMM缩合的化学反应(下图A),使其反应速度提高了1000倍以上。结合基因密码子扩展技术和序列特异性蛋白酶,他们成功实现了三种不同膜蛋白的特异性标记。更令人兴奋的是,这种技术还能与其他生物正交反应兼容,通过巧妙组合,可以实现四色荧光标记(下图B),达到一般共聚焦显微镜的成像颜色上限。

这一突破意味着,生物正交反应不再限制蛋白质荧光成像的颜色数量,为多色成像研究开辟了新天地。

另外,通过TAMM缩合和另一种生物正交反应,也能实现小鼠活体的双色荧光标记和成像(上图C)。

该研究由蔡羽轩课题组主导,首都医科大学联培博士生黄洋、课题组科研助理吴晨阳(现英国卡迪夫大学博士生)和陆安静为共同第一作者,卡迪夫大学吴宜霖为共同通讯作者,深圳湾实验室神经疾病研究所张勃课题组和深圳湾实验室同舟学者、厦门大学吴川六也对此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帮助,另外,本研究受惠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的支持。

这项研究不仅提升了荧光标记的效率和颜色数量,还为未来蛋白质研究和疾病机制探索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或许有一天,我们能借助这些技术更清晰地看到细胞内的微观世界,从而揭示更多生命的奥秘。

 

原文信息:

A single bioorthogonal reaction for multiplex cell surface protein labeling


文章来源|蔡羽轩课题组

编辑|鲍文旭

责编|远 山

欢迎投稿、建议|media@szbl.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