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经人社部、全国博管会批准,深圳湾实验室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自设站以来,实验室作为高水平、高起点的博士后培养平台,吸引了一大批优秀博士后。随着优质科研人才的汇集,博士后科学基金申报也初见成果。为进一步加强博士后们在基金申报方面的交流与学习,我们邀请了实验室已获选基金的优秀博士后为大家做经验分享,以期携手并进,共筑科研梦想。
“一叶扁舟遨科海,志同相聚深圳湾。”
在深圳湾实验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多方支持和各位老师的协助下,我有幸获批71批面上资助,在此分享一点经验,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在站博士后。
高度凝练,有的放矢
项目题目可以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问题,其中研究问题需确切具体,项目题目应高度凝练,力争让评审专家一目了然。选题依据部分可以包括现阶段的研究进展以及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突出本项目研究问题的新意和研究价值。选题依据部分字数要求在1000字以内,因此尽量引用一些领域内最具分量的文献。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可以从研究问题、技术手段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展开,突出本项目的优势,分条叙述,不宜冗长。
脉络清晰,图文并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案是项目申请书中占据篇幅最大的部分,研究内容可以分解为多个小的研究目标,每一个研究目标可以都进行详细叙述,循序渐进的组成整个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则侧重于为了实现各项研究目标而采取的可行性技术手段和具体方法措施。借助图表可以帮助申请人以更清晰的方式将研究思路呈现给评审专家,其中研究内容部分的图表可以包括选题意义、研究对象、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及应用价值,研究方案部分的图表可以是流程图等。
多方交流,博采众长
我在项目撰写过程中与师长和同门进行了充分交流,并获得了张欣豪老师和吴云东老师的全力指导和帮助。同时,深圳湾实验室姜和明博士、孙天宇博士、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王婷博士等在申请书脉络和架构等方面给予了我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分享,希望能帮助有需要的人,预祝大家申请成功!

作者介绍
刘思琪博士,中共党员,2014年本科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20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并取得物理化学博士学位,师从吴云东院士。博士期间主要从事DFT计算研究有机反应机理,包括自由基引发的原子转移反应、过渡金属催化的C-H活化反应及C-N偶联反应等。2021年进入深圳湾实验室(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联合培养)从事博士后工作,合作导师为张欣豪研究员(深圳湾实验室)和吴长征教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驱动的自由基反应机理研究,曾以第一作者或共同一作身份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ACS Catalysis、Chemical Science、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供稿 | 刘思琪 曹而菊
编辑 | 白 白
欢迎投稿、建议 | media@szbl.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