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
光明科学城肩负着基础研究和
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破题先行的重任
光明区
以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为目标
通过完善发展机制、推进创新载体
关键技术攻关、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等路径
增强“从0到1”的原始创新能力
今天,让我们走近深圳湾实验室
其中的两个科研团队
了解光明区的科学家们
勇闯原始创新“无人区”背后的故事:
width="800" height="600"
01
当下,被人们口口相传
传遍大江南北的热词
非“做核酸”这三个字莫属
其实,每天不绝于耳
回荡在我们身边的“这个核酸”
所指的是一种叫核糖核酸的物质
那么它对于我们人类的身体健康
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深圳湾实验室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周耀旗发现,越来越多这些RNA(核糖核酸)已经被发现跟疾病是相关的,我们人体基因组转变成RNA(核糖核酸)的比例是百分之七十,其实RNA的作用远远没有被开发。
为了揭开核糖核酸这个人体“暗物质”的神秘面纱,周耀旗课题小组潜心钻研10余年。眼下,团队在核糖核酸的二级结构及三级结构碱基对的预测上取得突破,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

“创新药的发展都是靶向蛋白质的,好做的蛋白质都已经做完了,但是这个RNA大家几乎还没有做,我们就把RNA的结构搞清楚以后就可以用小分子来针对RNA进行药物试制。将会对药物开发的新领域带来一个革命性的范式的转变。”

勇闯原始创新“无人区”
不仅是周耀旗这些科学家们的信念和追求
也是他们所在的这座城的使命与向往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当中,明确提出要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在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
布局一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重点就是要加强基础研究。作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光明区委区政府所提出的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回应的正是这一点。光明科学城就是要在科学原创方面有建树,有作为。

通过营造良好的创新生态,光明区为原始创新实现“从0到1”赋能。在深圳湾实验室的95个课题小组不但拥有“自由探索+联合攻关”双轮驱动的科研环境,在光明区提供的场地等系列政策的支持下,他们还可以享受到近4万平方米宽敞明亮的办公环境。

软、硬环境的双重加持
不仅让科研进度加速向前
科研成果也在加快落地
眼下,周耀旗课题小组就找到了
技术落地的新方向
与转化医学中心联合开展
核酸科研成果的转化合作
发现新药候选物
02
在深圳湾实验室转化医学中心,深圳湾实验室转化医学中心主任沈卫军及其团队正针对老年人的记忆力,进行靶点转化的研究。

沈卫军放弃了国际一流研发机构的工作回到国内,于今年2月份正式加入深圳湾实验室,带领转化医学中心攻克难题,加快新药研发进程。
成立不到两年的时间,转化医学中心实现自主研发并立项21个新药研发项目。然而,这些成果都离不开光明区政府和深圳湾实验室让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地做研究。

沈卫军就享受到了区里提供的每个月2千元租金的人才住房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自主权。“以科学家为核心来组织资源,来布局项目,科学家有非常多的自主性。”
深圳湾实验室党委书记胡晓军表示,深圳湾实验室是以科学家为原点来推动实验室的建设,因为过去在高校、科研院所,它是行政主导做决策的,深圳湾实验室机制是根据项目推进的速度、学科建设的速度和需求来引进我们自己需要的人才。

再过不久
深圳湾实验室
就要搬进到光明科学城启动区内
这里还将汇聚脑模拟与脑解析
合成生物领域的重大科学装置
未来像这样的科技创新载体
在光明科学城会有23个
有了这些国之重器、创新载体、顶尖人才
以及不断完善的政策体系的支撑
在不久的将来光明科学城
一定会在原始创新方面实现从“0到1”
成为代表深圳参与国际科技竞争
的第一艘“冲锋舟”
文章来源 | 光明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