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深圳商报 2019年7月9日 A4版 王海荣
“这份文件给我们沉下心来搞科研工作服下了一粒定心丸。”7月8日,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李辰博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李辰所指的“定心丸”是深圳市人民政府上周末印发的《深圳市科技计划管理改革方案》。文件共包括22条举措,通过新设、整合、拓展、优化科技计划项目,形成“一类科研资金、五大专项、二十四个类别”科技计划体系,被称为“科改22条”。
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是由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底发起创建的民营非营利性研究机构。经过几年的成长,太赫兹研究院发起成立了太赫兹产业标准联盟、广东省太赫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以及深圳市太赫兹科技创新协会,已建立太赫兹波谱与成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超高速移动宽带通信技术工程实验室(市级)、太赫兹波谱检测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区级)等多个创新研发平台。
据统计,太赫兹科技创新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已申请专利266件(授权86件),并获2017年中国专利金奖及中国专利优秀奖。自主研发成果成功转化为近10种高技术产品,我国首台主动式毫米波圆柱形人体安检仪TAI-30和TAI-40就是该院的代表作。
李辰与研究院同事认真研读“深圳科改22条”后更坚定了技术开发的信心,她介绍说,研究院将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持续开发太赫兹应用云平台、光谱数据库、食药快检仪等具有产业价值的太赫兹应用产品。
作为广东省委、省政府以培育创建国家级实验室、打造国家实验室“预备队”为目标主导建设的第二批广东省实验室之一,深圳湾实验室承担着重大科研课题,肩负着粤港澳大湾区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领域战略性的布局与发展目标。
目前,在成果转化方面,实验室正加快推进与产业资本和市场需求的紧密融合,强化科技成果的落地。实验室还与普林斯顿、哈佛、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辉瑞公司、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海外知名高校、生物医药企业、科研机构合作,努力实现共享共赢。
深圳湾实验室负责人表示,深圳“科改22条”的核心是为创新“减负”,建立市场导向的创新型体制机制,将有效激励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鼓励科研人员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科研工作。实验室将借助这一政策东风,探索国际一流实验室的建设模式,早日建成具有国际和国内重大影响力的一流生命信息和生物医药创新高地。
内容来源 | 深圳特区报
编辑 | 远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