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深圳湾实验室//
可伸缩导航栏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光侨路高科创新中心
电话:+86-755-86967710
邮箱:webmaster@szbl.ac.cn
“关新爱青,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势能”主题党日活动
党建活动/2024.09.30

点燃智慧,勇探高峰。2024年9月27日,深圳湾实验室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交流讲座。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生物医学前沿创新中心主任、生命科学学院终身讲席教授张泽民应邀为实验室青年科技工作者们带来了主题为“关新爱青,激发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势能”的讲座。此次活动由深圳湾实验室党委书记胡晓军主持,由深圳湾实验室党群部和肿瘤所党支部联合研究生部、实验室团委等多部门、党支部共同组织,旨在结合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潜力,推动科技创新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2.jpg

张泽民院士作为国际知名的生物医学专家,长期致力于利用前沿的生物信息学和基因组学技术,破解癌症生物学中的核心难题。他领导的实验室在肿瘤微环境的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揭示了其底层特征和异质性,并发现了影响肿瘤发展的潜在规律。这些研究成果不仅为癌症的药物疗效预测和靶点发现提供了全新视角,还为精准医疗的实施开辟了新途径,推动了癌症治疗领域的进步。

1.jpg

讲座上,张泽民院士以风趣生动的语言讲述了他从工业界到学术界转型的经历,激励青年科研人员勇于跳出舒适区,积极拥抱变化。他分享了自己在科研生涯中面对挑战和挫折时的坚韧精神,并强调了在快速变化的科技环境中,抓住机遇的关键性。他提到,科研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正是那些曲折和失败锤炼了他的科研能力与思维方式。他的经历不仅是个人的成长史,也为在场的青年科研工作者提供了重要启示——灵活应对变化、勇敢迎接挑战,才能在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他特别强调,科学探索中的失败不可避免,重要的是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调整方向,不断进步。

张泽民院士的科研理念不仅体现在他对兴趣与热爱的坚持上,还在于他勇于承担重大科研课题的挑战。他认为,科研的起点与动力源自内心深处的热爱,只有对所选方向充满激情,才能在漫长的探索中坚定前行。同时,他强调,科研人员不仅要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更要敢于挑起大梁,勇敢面对具有重大挑战性的课题。正是这种对癌症生物学领域的浓厚兴趣和勇于突破的精神,使他在这片广阔天地中披荆斩棘,取得瞩目成就。他鼓励青年科研人员不要随波逐流,而要坚持理想,敢于迎接科研中的难题,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实现创新与突破。

在敢于个人突破的同时,张泽民院士也指出,科研不仅是个体的奋斗,更是集体智慧的凝聚。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相辅相成,通过集体的力量可以实现更高的创新层次。正是这种兴趣驱动下的个人执着与团队合作相结合,帮助他不断探索癌症生物学的前沿课题,推动了该领域的重大突破。

4.jpg

在互动环节,提问踊跃,张泽民院士耐心解答,与大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他的细致讲解不仅帮助在场的青年科技人才解开了心中的疑惑,更让他们对科研道路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通过这次讲座,张泽民院士不仅增强了大家的职业信心,还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科研指导,激发了他们在科研前沿领域继续探索的热情与动力。

3.jpg

最后,实验室党委书记胡晓军由衷地感谢张泽民院士的精彩分享,他鼓励在场的青年科技人才,向张泽民院士学习,始终保持对科研的热爱与初心,不畏艰难险阻,在科研的道路上坚定信念,勇于探索未知领域,迎接重大科研课题中的种种挑战。胡晓军书记强调,科研的道路充满艰辛与挑战,然而正因如此,科研工作者更应具备不怕失败、勇于攀登的毅力与精神。他引用马克思的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同时,他勉励青年科研人员要把握当前国家对科研事业的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将这些资源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动力,推动科学创新、技术进步。科研工作者应珍惜党和国家为他们提供的优越条件,积极创新,勇敢承担起推动科学进步、促进社会发展的责任,不断推动科学的边界向前发展,为国家科技事业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撰稿 | 鍮鍮

编辑、责编 | 远山

欢迎投稿、建议 | media@szbl.ac.cn

来源 | 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 编辑 | 党群工作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