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港”未来,圳青春 | 港籍青年聚湾区

2022.07.01

湾豆说.png

25载同舟共济,25载砥砺同行。这些年,依托祖国,香港成功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着繁荣稳定。同时,香港也不负众望的扮演着祖国对外连接的重要窗口。从金融、教育、民生……到科研领域,香江两岸,携手并进,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今天,在热火朝天的深圳湾实验室里,也凝聚着这样一批朝气蓬勃的港籍同胞。他们年轻、热血,对未来充满希望。让我们走近他们,听听他们的声音。



王汉杰是深圳湾实验室的转化高级研究员,祖籍福建,在香港长大,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从香港中文大学本硕毕业后,王汉杰赴美国马里兰大学读博,后进入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后研究并担任科学研究员。2021年,王汉杰放弃知名药企AbbVie的资深研究员待遇,携妻子和两个孩子回国,加入深圳湾实验室从事创新药物的研究和转化工作。他说:“在美国的13年里,我亲身体验了旧金山湾区蓬勃的创新科技力量,所以当我听到‘粤港澳大湾区’的时候,我感到非常雀跃。我相信,祖国的大湾区不久后一定可以赶超美国的大湾区!”  

王汉杰.png

王汉杰全家福

2022年6月6日,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将生物医药与大健康产业分别纳入20大发展重点细分领域中。谈到深圳湾实验室在生物医药研发转化领域的发展前景时,王汉杰充满信心,他说:“香港、深圳作为大湾区的核心阵地,一定能够在创新科技这一块带动整个大湾区的发展。希望我在深圳湾的科研工作能够对大湾区,特别是深圳和香港在创新药物发展这方面做出一点贡献!”


赵公正.png

在英国华威大学完成本硕博的学习之后,赵公正选择加入深圳湾实验室,负责管理实验室多组学质谱平台的运作,为各个科研团队提供质谱相关的科研技术支撑工作。这些年,深圳出台了一系列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吸引了国内外众多优秀人才的加入。2021年,深圳市进一步推出《关于进一步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发展的若干措施》,从便利港澳居民在深学习、就业、创业、生活四方面提出了18条措施。他说:“在深圳湾实验室,我们除了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之外,还建立了许多的技术支撑平台,当中包括全国首台的超高分子量范围质谱仪和广东首台的三合一质谱仪等标志性设备,全方位支撑高水平学术研究的发展。所以经过仔细的考虑之后,我选择了加入深圳湾实验室。”


李奕熙.png

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之后,香港小伙李奕熙选择来到深圳工作。如今,他已经在深圳湾实验室从事采购合同管理工作两年多了。他直言:“内地的发展日新月异,对于港澳同胞来说,这里有更多的机会。”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被放在国家战略核心位置上。深圳湾实验室立足粤港澳大湾区,聚焦生物医学领域开展高水平的学术研究,这对全世界的优秀人才来说,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忆起香港回归的25年,李奕熙感触颇深:“这些年,祖国在经济上力撑香港度过几次金融危机;基建方面建设了港珠澳大桥和西九龙高铁;医疗方面不遗余力的支持香港的防疫工作;民生方面我是喝着东江水,吃着内地供港的猪肉青菜长大的……”怀着这样的感恩之心,他选择留在深圳,继续为祖国的发展做贡献。

海潮滔滔,诉不完香江两岸同胞情;百舸争流,望不尽二十五载共此时。人才济济的粤港澳大湾区里,一首首激荡人心的奋斗者之歌,未完待续……




撰稿/编辑 | 鲍 啦

欢迎投稿、建议 | media@szbl.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