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博士后云沙龙 | 博观约取,厚积薄发——博士后面上基金写作思路分享

2022.12.02

湾豆说.png

近日,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2批面上资助名单发布,深圳湾实验室共有4位博士后入选,其中曾健智博士为实验室斩获首个面上一等资助。自设站以来,实验室各位博士后积极申报博士后科学基金等项目,并相继取得可喜成果。为了让更多有意向申报博士后基金的小伙伴们早日如愿以偿,曾博士撰写了本篇干货满满的短文,毫无保留地与大家分享基金申报经验。



在深圳湾实验室、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多方支持和各位老师的协助下,我有幸获得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72批面上一等资助,现将基金准备过程和个人体会与大家分享,希望可以给各位一些借鉴和启发。


选题依据

由于申请书中没有专门的“摘要”栏目,考虑到评审浏览文书的时间有限,为了帮助评审在较短的时间了解主要内容,我将“摘要”放在了第一段。我个人理解的选题依据,即是在从大到小三个不同的层次上提出问题,以我所在的生物学为例:1)从社会的角度,有什么人们关心的问题尚待解决,例如人类疾病、公共卫生、粮食安全、生态保护等。2)从科学的角度解析上述问题,从而引出本领域内的前沿科学问题。3)进一步解释为什么该科学问题悬而未决,可能的原因包括技术发展不足、理论研究缺失、和实验材料难以获取等。最后一段扣题,讨论解决上述科学问题对社会发展的价值。


研究内容

我分为了以下四点来讨论:1)在理想情况下,该研究对象需要具备哪些特点。2)学术界现有的诸多对象中,哪个对象最符合预期;概述该研究对象的历史和现状。3)针对所选择的研究对象,阐释领域内已知的前沿进展和未解决的问题——此处可将大问题细化成多个小问题。4)本课题组有哪些前期积累,使解决上述问题成为可能。


研究方案

根据前人的经验,我在开始准备了一张研究路线图,概述如何将大问题拆成多个小问题,针对每个小问题用何种实验去回答;后面的文字内容对应着路线图的逻辑书写,例如“问题一”、“实验一”、“问题二”、“实验二”……


特色与创新

我从两个角度展开了讨论:1)前人研究的技术具体困难在哪里,本课题组凭借何种前期积累、创造性地解决了困难。2)通过何种巧妙的实验设计,有望回答什么重要的问题。

最后要感谢导师李毓龙的指导,感谢赵东良博士、穆昱博士和刘思琪博士在基金准备过程中给予的帮助,感谢深圳湾博士后联谊会上分享基金申请经验的张效勇博士和张哲博士。希望能够在文章之外,进一步跟各位老师同学交流学习基金申请的经验,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


作者介绍

曾健智博士,中共党员,2015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大学生物学院,202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获得神经科学博士学位,师从李毓龙教授,同年获得“吴瑞奖”。2022年加入深圳湾实验室从事博士后工作,合作导师为李毓龙教授(北大/深圳湾实验室)和薛天教授(中科大),主要研究方向:1)开发可基因编码的荧光探针,用于在活体上实时观测重要的信号分子的时空动态,如神经递质、荷尔蒙等;2)研究巴普洛夫学习范式中,信息整合时间窗口的神经调控机制。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Cell 发表学术论文,其它参与的研究工作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ethods 和Nature Neuroscience 等杂志。

0.png


供稿 | 曾健智 曹而菊

编辑 | 鲍 啦

欢迎投稿、建议 | media@szbl.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