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科学研究

陈鹏

在科学的天地间“我行我素”

陈鹏

Peng CHEN

化学生物学研究所

资深研究员

pengchen@pku.edu.cn

课题组主页:https://www.chem.pku.edu.cn/chenpeng/people/principalinvestigator/index.htm

Timeline

  • 2020 至今

    深圳湾实验室 化学生物学研究所         资深研究员

  • 2016 至今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高级研究员

  • 2015 至今

    北京大学化学生物学系         主任

  • 2014 至今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教授

  • 2011-2015

    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         研究员

  • 2009-2014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研究员

  • 2007-2009

    美国Scripps 研究所;诺华制药美国圣迭戈研发中心         博士后

  • 2002-2007

    芝加哥大学         博士

  • 1998-2002

    北京大学         理学学士










研究领域


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元,在生命活动中扮演着关键角色。蛋白质是细胞内含量最多的一类生物分子,它们的结构、活性、运动以及与其他生物分子的动态相互作用,是执行各种细胞功能的物质基础。如何对这些蛋白质机器在其所处的天然环境-活细胞内进行原位标记与调控,是极具挑战性的一项科学难题。

本课题组提出了将非天然氨基酸拓展技术与生物正交反应开发相融合的思想,自主研发和建立了活细胞“化学工具箱”,在该领域实现了一系列原始创新。尤其是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生物正交断键反应的概念,并以此发展了蛋白质化学脱笼技术,实现了蛋白质的在体激活与调控,该工作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本项目还通过化学家与生命科学家的深入合作,开拓了利用化学反应和手段研究活细胞内蛋白质功能的新途径,推动了化学和生命科学的深度交叉融合。

在深圳湾实验室集中推进“免疫化学生物学”这一前沿交叉方向,利用化学生物学工具开发新型蛋白质、抗体药物。抗体和多肽在现代疾病诊疗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并将在可见的未来攻克更多的疾病。然而,其固有的特点使得抗体和多肽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例如IgG抗体的低组织浸润度、多肽较弱的结合力和较短的半衰期等,都是传统的生物学改造途径难以直面的挑战。生物正交反应的发展则提供了新的思路,有望赋予蛋白质在免疫治疗领域的新功能、新用途






成果


陈鹏,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教授、化学生物学系主任,深圳湾实验室资深研究员。200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07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并随后在Scripps研究所从事博士后工作,2009年7月回国。致力于活细胞上的化学反应开发及化学生物学研究,提出并发展了“生物正交断键反应”,突破了在活细胞内研究蛋白质的技术瓶颈,并应用于蛋白质药物开发,开拓了生物正交反应新方向,推动了我国在以生物正交反应为代表的化学生物学领域进入国际前沿。迄今在Nature, Nature Chemistry CCS Chemistry 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通讯作者论文100余篇,部分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重视和应用。现任中国化学会化学生物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美国化学会ACS Chemical Biology副主编。曾获首届科学探索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谈家桢生命科学奖、陈嘉庚青年科学奖以及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早期职业奖等。






代表性图片


活细胞“化学工具箱”的发展与应用:

陈鹏.png






荣誉


• 2017 SBIC早期职业奖(国际生物无机化学会)

• 2016 陈嘉庚青年科学家奖

• 2016 教育部青年科学家奖

• 2013 第十三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 2012 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png






招聘信息



1. 博士后2名 

2. 研究助理2名 

 

专业要求:化学生物学、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抗体工程、免疫学等相关背景的科研人才。请将材料和应聘者自我介绍发送至zhangheng@szbl.ac.cn,通过初筛后通知面试。






代表论文


1. Liu S, Lin C, Xu Y, Luo H, Peng L, Zeng X, Zheng X, Chen P*, Zou P*. “A far-red hybrid voltage indicator enabled by bioorthogonal engineering of rhodopsin on live neurons”, Nat. Chem. 2021, in press 

2. Wang J, Liu Y, Liu YJ, Zheng S, Wang X, Zhao J, Yang F, Zhang G, Wang C*, Chen P*. “Time resolved protein activation by proximal decaging in living systems”, Nature2019, 569, 509-13.

3. Li J, Chen P*.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bond-cleavage reactions in bioorthogonal chemistry” Nat. Chem. Biol. 2016, 12, 129-37.

4. Li J, Jia S, Chen P*, “Diels-Alder reaction-triggered bioorthogonal protein activation in living cells”, Nat. Chem. Biol., 201410, 1003-5.

5. Li J, Yu J, Zhao J , Wang J, Zheng S, Lin S, Chen L, Yang M, Jia S, Zhang X, Chen P*, “Palladium-triggered deprotection chemistry for protein activation in living cells”, Nat. Chem. 2014, 6, 35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