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做好人才服务工作,深入开展文体活动,12月9日,深圳湾实验室工会委员会和工会羽毛球兴趣小组(下称“深湾羽协”)在光明区玉锋文体中心举办的深圳湾实验室第二届羽毛球团体赛。

这场赛事汇聚实验室内各个研究所、中心、部门的羽毛球好手,共组成15支优秀参赛队伍,共同展示了单位内的团队精神、精湛技艺和创新赛制。这不仅是对球技的考验,更需要优秀的排兵布阵策略和稳定的心态,最终,神经疾病研究所一队脱颖而出,夺得冠军;医工化生联队摘得亚军;分子生理学所队和坪山北普一队并列获得季军;行政队获得第五名。

开幕式上,实验室工会副主席、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资深研究员彭旗宇,默克集团大湾区高级技术专家兼本次比赛裁判长李杰,特别嘉宾深圳技术大学采购与招投标管理中心主管黄丹妍,深湾羽协会长、分子生理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梁卓斌,分别发表了激情洋溢的开幕式致辞,表达了对本届羽毛球赛事的支持和期望,强调了体育运动对于促进员工健康、加强团队凝聚力的重要性。

彭旗宇代表实验室工会颁发了“羽协服务奖”给梁卓斌、张喆等六名羽协管理成员,鼓励大家积极投身到单位公共服务中去。最后,由深湾羽协副会长、神经疾病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张喆宣布本次团体赛开幕。
本次团体赛在“广泛动员参与、友谊健康第一、比赛规范认真、规则公平公正、善行改革创新、弘扬团结精神”的原则下采用了创新的“深圳湾赛制”。该赛制具有多元化、公平公正、赛时短等特点,所有参赛队伍参与度更加充分,所有队员无论性别,无论技术高低,都是比赛的重要贡献者,使得队员都能全力以赴,充分体现团队协作精神。每队队长和队员共同分析对手特点,针对性地进行战术调整和排兵布阵,充分呈现了每个单项赛事的竞技性和趣味性。不仅激发了选手们的参赛激情,也为观众席带来了更好的观赛体验。
整个下午,运动场上演奏着球拍与羽毛球的清脆交响曲,选手们在场地上展现出高超的球技和灵活的身手。观众们为每一个精彩瞬间欢呼,共同感受羽毛球运动的魅力。选手们在不断奔跑、跳跃和挥拍中,展现出独有的速度力量和个人魅力,证明了科学人员能文能武,既是科研领域的佼佼者,也是运动比赛中的翘楚。看一看比赛队员的矫健身姿,听一听比赛啦啦队的齐声喝彩,充满激情和欢乐。

在激烈的比赛现场,三十多位裁判员和赛务组工作人员无疑也是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确保了比赛公平公正顺利进行,为参赛选手提供有序的比赛环境。

在比赛过程中,深湾羽协还为等候上阵的选手准备了有趣的羽毛球小游戏,锻炼身体的同时,提高协调能力,增进友谊和娱乐性。


闭幕式上,分子生理学研究所副所长、资深研究员闫致强,神经疾病研究所所长、资深研究员甘文标,转化医学中心主任、资深研究员沈卫军等,为本年度深圳湾实验室羽毛球团体赛各个项目的冠亚季军颁发奖杯和奖牌。最后,由光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武玉蕾为各获奖队伍颁发奖杯和奖牌,并表彰了比赛中表现出色的其他队伍。

为冠军队伍神经疾病研究所一队颁发的奖座由深湾羽协设计,名为“生命之翼”,刻有吴云东院士亲笔题字,由底部DNA双螺旋衍生出上部象征胜利之神的双翼构成,寓意着“运动之美,生生不息;展翼飞翔,突破巅峰;精诚团结,共创辉煌”的羽毛球运动精神。DNA双螺旋造型符合深圳湾实验室生物医学研究的定位,羽翼设计象征着羽毛球运动的优雅与精彩。奖座以“翼”为名:“羽”代表羽毛球运动,“田”形似羽毛球赛场,“共”意指共同团结奋斗,是羽毛球团体赛这一盛会的完美呈现。从本届团体赛开始,“生命之翼”奖座会在每年的团体冠军队伍间作为荣耀的象征一直流转下去,鼓励其传承和发扬科学运动精神。

深湾羽协副会长张喆最后表示,这次羽毛球团体赛不仅为深圳湾实验室带来了欢乐和活力,也展现了实验室内部积极向上的团队精神。相信这样的体育盛事将继续成为实验室文化的一部分,激励着团队成员在工作中追求更卓越的表现。让“生命之翼”奖杯随着深圳湾实验室的发展而延续。生命之美在于运动,生生不息永恒流转,振翼飞翔突破巅峰,精诚合作共创辉煌!
特别感谢本次羽毛球团体赛裁判长、深圳医学科学院党委办公室(党群工作部)王辉,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理学院助理教授杨雪梅、光明区业余体育学校青少年羽毛球队主教练李浩江、深圳天邦达科技有限公司杨能跃和曹辉、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吴良焕、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唐同明、广东健丰医药有限公司邓鸿基出席或协助了本次团体赛,同时感谢默克集团提供赞助。

撰稿 | 工会/深湾羽协
编辑 | 鲍 啦
责编 | 远 山
欢迎投稿、建议 | media@szbl.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