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据2022年度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评审结果,深圳湾实验室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以下简称“坪山中心”)李子刚教授、尹丰研究员喜获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证书。

在过去多年的研究中,李子刚/尹丰团队基于生物学应用角度设计开发新颖的多肽稳定体系,创造多肽新结构并拓展其化学空间,获得具有更好生物活性和成药性的多肽分子,指导并发展了新颖的稳定多肽方法学。并在其基础上,继续探索了综合PROTAC、药物-多肽共轭等多项新技术、新概念的多肽调控剂研究等。
具体研究成果包括:
1. 发展新颖的稳定多肽方法学,发展了基于多肽侧链特定位置手性中心对的多肽二级结构的调控概念和独特的基于锍盐中心的多肽修饰方法。

图1. 多肽侧链稳定方法学拓展化学空间
2. 发展调控细胞内重要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的稳定多肽调节剂,探索综合 PROTAC,药物-多肽共轭,共价多肽药物等多项新技术、新概念的多肽调控剂研究。

图2. 稳定多肽的生物医学应用
3. 提出“先分后合而降之”(Split-and-Mix PROTAC)的学术思想,结合多肽自组装体系设计第一代“分而后合”降解剂,已经在多个治疗性靶点中验证该思想可行性、有效性、比例调节特性等,为新颖降解剂的开发提供全新思路。

图3. 传统降解剂和“分而后合”降解剂(SM-PROTAC)
4.开发了具有佐剂性能的、可编程的新颖稳定多肽自组装运载体,实现了核酸类药物和抗原肽的共递送,为肿瘤个性化治疗性疫苗的研发提供了新的设计方案。此外,我们发现“锍盐”关环多肽具有免疫增效作用,可作为新型疫苗佐剂,去适配多种疫苗亚型,且极具临床转化的应用潜能。

图4. 稳定多肽运载体用于肿瘤个性化免疫治疗和新型疫苗佐剂研发
因此,通过新型稳定多肽方法学,增强多肽药物的成药性,并将稳定多肽技术应用在基础科学和生物医药应用领域,为新型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思路和方向。坪山中心将继续深入基于稳定多肽方法学的研究和应用,发展具有独立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新药开发及转化的重要学术意义和经济价值。
文章来源 | 坪山中心
编辑 | 鲍 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