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1日,深圳湾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2021年青年科学家云论坛”顺利举行,来自15个国家的120余名青年科学家参与。本次论坛由人事部举办,旨在汇聚海内外优秀青年科学家,探讨前沿科学问题,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加强实验室人才团队建设。

吴云东院士作开幕致辞,他指出,此次论坛的目的是聚集生物医药相关领域的青年学者分享观点、交流进展和探讨合作。吴院士介绍,实验室坐落在深圳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区域,是一片高速发展的区域,有着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自成立以来,实验室在短时间内召集了80多支科研团队,团队带头人主要为来自世界一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青年科学家,激发了实验室的创新活力。

关于论坛,吴院士提到,实验室在2020年举办了面向内部人员的第一届青年科学家云论坛,彼时论坛的主要参加者现已经归国入职、且成为实验室的科研主力。2020年论坛的成功举办促使实验室积极筹办了第二届云论坛,论坛筹备期间,共收到来自15个国家的120余名青年科学家踊跃报名。吴院士特别感谢参会的报告人为准备会议付出的时间和精力,并希望大家能够享受此次论坛。
张欣豪从建设背景、组织架构、人才引进、科学研究、合作共建等方面对实验室作了详细介绍。
神经疾病研究所所长甘文标教授应邀作了题为“In Vivo Studies of Synaptic Plasticity and Maintenance”会议主旨报告。

随后,论坛分为4个部分依次进行,分别由神经疾病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张勃博士、传染病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郑敏博士、分子生理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梁卓斌博士、化学生物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尹延东博士主持。来自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著名高校及药企的14位报告人做了精彩的报告,内容涉及光声成像的临床应用、神经分化与再生、小鼠早期器官形成中的空间分辨转录组学、利用CRISPR-Cas9和primer editors发现抗癌药物靶标、IgM抗体的鼻腔黏膜给药治疗COVID-19、SARS-CoV-2中和及感染增强抗体的体外和体内功能、基于人类多能干细胞的类器官和细胞平台模拟SARS-CoV-2感染和药物鉴定、哮喘中G蛋白耦合受体的结构和药理学、生理和药学中重要膜离子运输系统的分子见解、单分子荧光显微技术辅助的核酸动力学表现调控、可编程基因表达的合成生物学平台、支链和线性ADP核糖低聚体的化学合成及其与致癌蛋白ALC1的生物学研究、量子化学理论机器学习算法辅助生物医用分子材料设计、小分子模拟LLPS用于癌症治疗等前沿领域。
报告期间,参会者反响热烈,互动提问不断,并推动了部分参会者之间后续的交流和合作。
高毅勤作闭幕讲话,他首先对工作人员的辛勤组织及学术报告者的精彩分享表达感谢。他总结到,论坛所讨论的前沿科学问题令人兴奋并沉浸其中,当今是一个做科学研究的好时代,深圳也是一个适合做科学研究的好地方,希望参会者在未来继续与深圳湾实验室保持联系、加深合作,并祝愿大家事业顺利、前程似锦。
撰稿 | 十 六
编辑 | 白 白
欢迎投稿、建议 | media@szbl.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