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相关负责人先后到访深圳湾实验室,分别就加强沟通协作、深化合作学生实习基地事宜进行深入交流。
为探索跨学科、重实践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机制,深圳湾实验室与多所高校共建学生实践基地,为高校在读学生构建前沿项目研究平台。
近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书记孙棋一行先后到访深圳湾实验室,分别就加强沟通协作、深化合作学生实习基地事宜进行深入交流。

其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与实验室签署了共建学生实践基地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深圳湾实验室将与高校建立定向合作关系,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原则探索学生培养新机制,主要内容包括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科技合作及教育培训等。

深圳湾实验室作为广东省、深圳市建设粤港澳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大战略部署,自启动建设以来已集聚了一批优秀的高层次人才,围绕重大疾病、学科技术、产业转化三个维度设置了14个研究所/中心,引进研究团队80支,科研人员占比超80%,为进一步拓宽高端人才引进渠道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高校与科研机构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与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浙江大学开展深度合作之外,目前,深圳湾实验室已与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等知名高校签署联合培养协议,面向生命科学及化学领域招收博士研究生候选者,发挥各机构在各自领域的优势,构建更加紧密友好的合作关系,培养高水平科研创新人才。
深圳湾实验室主任助理张欣豪表示,希望通过实验室与高校间的合作,增加科研机构发展活力,以国家需求为导向,培养学生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塑造成德才兼备的高端人才,并将合作的相关成果推动落实到大湾区建设中。

撰稿 | 一一
编辑 | 白 白
欢迎投稿、建议 | media@szbl.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