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教授、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姜世勃应深圳湾实验室传染病研究所太万博研究员邀请,开展了一场主题为“铸顶天立地科研,育承前启后英才”的学术讲座,为实验室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学术盛宴。
讲座伊始,姜教授围绕病毒学前沿领域,以自身数十年精彩的科研经历为线索,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其团队在病毒入侵机制、广谱抗病毒药物研发及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杰出成就,诠释了“顶天立地”的科研内涵与“承前启后”的教育使命。

姜教授在讲座中首先介绍了其团队首次解析ACE2受体诱导的冠状病毒刺突蛋白早期融合中间态构象(E-FIC)等方面的工作,该项工作填补了病毒膜融合机制研究领域的空白,揭示了S2亚基IL770环在蛋白酶切割中的关键作用,为广谱抗病毒药物研发提供新靶点。在此基础上,其团队创新性的设计了双功能药物AL5E。该药物通过将ACE2蛋白与EK1多肽串联,精准锁定病毒S蛋白融合中间态,使其对新冠病毒及其变异株的抑制活性较单一功能域提升了数百倍,并对ACE2受体依赖的多种冠状病毒有效,动物实验也证实其显著降低感染小鼠肺部病毒载量。
姜教授还分享了团队从抗HIV药物—T20研发起步,拓展至抗SARS-CoV、MERS-CoV和新冠病毒多肽药物领域,开发出靶向HR1保守区的HR2P多肽和EK1通用冠状病毒抑制剂,其中EK1已完成II/III期临床试验, 目前正处于一类新药有条件上市的申请阶段。
接着,姜教授着重介绍了其团队在产学研转化方面的卓越成就。团队成功助力多家药企开发出多款国际首创的医药或医疗产品,涵盖抗艾滋病药物和抗HPV的防控产品以及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等创新成果。其中,“抗人HPV生物蛋白敷料”自2012年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书以来,已在全国千余家医院投入使用,使超百万HPV感染者获益,有效降低了她们罹患宫颈癌的风险。此外,团队与山西锦波生物的科研人员携手,开发出国际首创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其在医学美容科、皮肤科、妇产科、心血管科、骨科、口腔科等多个医学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已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姜教授特别提到,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团队已完成11项发明专利技术转让,累计开发出5类国际首创的医药或医疗产品。获得40多项研究基金支持,到位科研经费超过2亿元,实现了科研价值与市场效益的双重突破。
在讲座的后部分,姜教授回顾了其回国14年来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努力与成果。他为复旦大学引进并培养了十余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入选者等,搭建起一支覆盖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产业转化的多学科交叉团队。他始终秉持"信念教育"理念,强调科研工作者应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十年磨一剑”的精神深耕关键领域。团队已培养5名博士后、40多名博士生和十几名硕士生,其中多名毕业生已成为抗病毒药物研发与转化领域的核心力量。同时,团队还积极拓展国际合作,与世界顶尖科研机构保持密切的学术交流。依托复旦大学分子病毒学教育部/卫健委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等平台,深度参与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打通了从基础研究到技术研发再到临床转化的全链条,为我国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控体系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报告人简介:

姜世勃,上海市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复旦大学病原微生物研究所所长,基础医学院教授,国家高端引进人才,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广谱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究。已在Cell(x5)、Nature(x3)、Science(x2)、Lancet(x4)、CNS子刊(x102)等杂志发表608篇SCI论文,总影响因子:4,809(篇均7.9),总被引:51,885次(篇均:85),h指数为111;连续11年入选爱斯唯尔的“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连续5年入选科睿唯安的“国际顶尖科学家”榜单。曾担任Lancet 的编辑顾问,现担任Sci Bull、Antiv Res、J Virol、Curr Res Microb Sci等10个SCl杂志的编委。已申请发明专利124项,59项获得授权,11项已成功转让,协助药企开发出5类国际首创的医药或医疗产品。
撰稿|传染病所
编辑|鲍文旭
责编|远 山
欢迎投稿、建议|media@szbl.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