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才博士简历:
深圳湾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转化医学研究所转化生物学课题组组长,现主要从事以下研究方向:1)可控型精准基因治疗平台开发及其在重大疾病中的应用,2)医学相关病毒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抗病毒靶点与新药研究。钟国才博士2009-2013年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李文辉博士课题组工作期间,作为主要贡献人之一参与发现了人类乙肝病毒、丁肝病毒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2013-2019年在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工作,研究主要集中在开发新型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及可控型基因治疗平台。
已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eLife等杂志发表第一兼通讯作者、第一或并列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研究论文6篇,另有1篇第一兼通讯作者研究论文已被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接收,将于近期发表;作为主要发明人申报3项国内专利(均已授权)和3项国际专利。
个人主页:https://www.szbl.ac.cn/scientificresearch/researchteam/391.html

鸿雁归来
9月29日下午,接受采访的钟国才博士谈起即将在深圳湾实验室开展的科学研究工作,他依然激情饱满。
“未来我们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两点,一方面是延续并拓展我在斯克利普斯研究所(Scripps Research)的研究,主要是可控性基因治疗平台的开发及其在重大疾病中的应用,另外一方面是回归我出国前的研究方向,医学相关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和抗病毒新药研发。”
“我希望借助以前的积累,在深圳湾实验室的平台做出一些对国人健康有益的事情。”钟国才说。
“深圳湾速度”
“从个人的角度,我想尽快投入进来,这样可以早一些出成果,从团队的角度,我们实验室已经招募到一名博士后和两名科研助理,我需要对他们的工作负责。”
从8月份启动入职手续,在钟国才到岗前,实验室已经组建起一支三人的小型科研队伍,日常行政工作有序运转,仪器设备也在同步采购中,1个月左右的时间,实验室整体建设初具雏形。
钟国才说,要想在生物医药领域做到行业尖端,效率至关重要,“深圳湾实验室对我在科研和行政方面的需求响应非常之高效。”
缘牵一线
钟国才第一次听说深圳湾实验室时,作为第二批启动的广东省实验室,深圳湾实验室正处于筹创期,各项建设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如钟国才这样的海归青年才俊,正是实验室建设初期亟待引进的中坚力量。
深圳湾实验室专家小组安排了一对一的深度面谈流,加深了钟国才对实验室的了解,同时他也欣喜地发现,自己从事的研究方向与多位老师存在合作的可能。深圳湾实验室作为国家实验室“预备队”的战略规划,与各大高校及科研机构联合共建的模式,以及潜在的学科交叉研究机会,都令他激动不已。2019年8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文中特别指出,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并支持深圳建设生命信息与生物医药实验室等重大创新载体,这样重大的政策利好,无疑为高端人才集聚起到了强大的助推作用。
于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钟国才决定回国发展。
重回起点
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目前的乙肝病毒感染者约8600万人。乙肝治疗和国人健康密切相关。钟国才介绍,虽然目前已经有了乙肝疫苗,但仍有5%-15%的接种人群是“低应答”或“无应答”状态,另外全球乙肝感染者已达2.5亿人,基数非常庞大,注射疫苗难以完全阻断乙肝的进一步传播。因此,无论是面向新发病例还是已经感染的患者,治疗乙肝的新型药物研发仍是当务之急。这也将是钟国才在深圳湾实验室从事的重点研究之一。
事实上早在2012年,在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NIBS)李文辉博士课题组工作期间,钟国才就作为主要贡献者之一参与发现了乙肝病毒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多肽(NTCP),是业界公认的乙肝病毒分子生物学领域里程碑式的成果。但对于乙肝治疗来说,这只是一个起点。

“在这个领域还有一些硬骨头要啃,希望我们可以做出一些有用的事情来。”对钟国才来说,科研工作依然在路上。
撰稿 | 姬 二
编辑/摄影 | 远 山 鍮 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