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深圳湾实验室//
可伸缩导航栏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光侨路高科创新中心
电话:+86-755-86967710
邮箱:webmaster@szbl.ac.cn
全国科技工作者日 | 科技强国梦,凝心铸党魂
人物专访/2021.06.01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忍不拔的定力,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习近平总书记5月28日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自成立以来就承载着重大科研使命的深圳湾实验室,始终坚持众心向党、自立自强,在疾病机理、生命信息、创新药物、医学成像等领域开展交叉研究,一路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邓麟.jpg

邓麟(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分子生理学研究所 特聘研究员

研究方向:细胞周期调控与基因组稳定性


课题组运用前沿的分子生物学、基因编辑以及高通量活细胞成像技术,结合体外生化重建、细胞和动物模型,研究在正常或病理条件下细胞周期调控对基因组稳定性的影响。

基础研究对于科学进步和扩大人类认知范围极为重要。细胞如何控制自己的生长、分裂以及分化发育,如何感知外界刺激或发生癌变?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读生命的奥秘,认识疾病发生的机制,推动生物医药的发展。我们的工作揭示了癌症基因组进化过程中的信号途径,鉴定了一些新的调控因子,希望这些发现能帮助开发出肿瘤治疗的新靶点、新药物和治疗新手段


▷ 点击了解课题组网站

▷ 点击了解课题组招聘信息


林光.jpg

林光 (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百瑞创新中心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源头创新的小分子药物发现


药物是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保障国家战略安全的基本需求之一。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疾病、传染病等无时无刻不威胁着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作为一名党员和创新药物研发工作者,在新冠疫情流行的当下,我相信每一个奋斗在生物医药前线的同志们会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这种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在百瑞创新中心,我们现在开展的工作是源头创新的小分子药物发现,验证、选择较为早期且具有较好成药前景的药物靶标开展研究;另一方面我们也在创造新的药物筛选工具以加速药物研发流程,比如人工智能辅助的虚拟筛选,比如全新的高通量合成-筛选体系等等。我们希望通过以创新为核心理念,成为实验室在科研转化、增强区域合作、构筑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影响力的冲锋队。


陈杰安.jpg

陈杰安(200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 科学研究部部长兼化学部部长

研究方向:有机小分子介导的新颖合成方法学及协同催化机制研究


长期以来,我们从事有机小分子介导的新颖合成方法学及协同催化机制研究,探究成键新模式及仿生催化新机制,同时进行创新药物研究。新药创制的核心在于新靶点、新作用机制及新药物骨架的研发,其间潜药分子骨架的创制绝大部分依赖于合成化学家的努力。从合成方法学的角度而言,新分子骨架的构建追本溯源便是新催化机制的创建,而同理可言,新催化机制研究的最终价值导向便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颖潜药分子骨架成库。

我们设计了系列新颖的催化剂,探寻着各种首创的反应活化机制,解决诸多原本无法实现的不对称成键,这是我们的原始创新,是核心竞争力,也是在原子层面不断理解世界及未来的一步步尝试。


▷ 坪山生物医药研发转化中心招聘博士后

▷ 北普联合研究中心招聘启事


高千千.jpg

高千千(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肿瘤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肿瘤免疫微环境及靶点研究


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复杂的机制,人类对其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由单一的物理、化学、病毒、突变致癌,发展到多因素致癌理论。过去有限的技术手段限制了对肿瘤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索,从而影响到对肿瘤的诊断及治疗。

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可以以更高的分辨率研究肿瘤及其微环境。我们希望能够结合单细胞多组学技术及空间转录组学,解析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异质性,探索肿瘤发病机制及特征,找寻抑制肿瘤的新靶点,以期推动个性化医学研究及治疗,让癌症真正的变为慢性病。


乔倩.jpg

乔倩(200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神经疾病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研究方向:睡眠和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突触可塑性


我从大学开始学习和探索生命科学的奥秘,从研究生到现在一直致力于探索大脑睡眠和学习记忆等相关的生理或病理机制,希望能通过大脑神经基础探究来增加对生命和自然规律的理解,进而为神经疾病的诊疗和类脑智能技术的发展等提供理论基础。

脑科学和神经疾病相关领域,常存在体系复杂、实验周期长且论文产出率低等问题,在深圳湾实验室相对宽松的科研环境下,作为一名该领域基础科研人员和党员,我觉得更应该戒骄戒躁,自立自强,不盲目跟风,踏实做好眼前的基础科研工作,为党和国家的科研事业尽微薄之力。


郭腾飞2.jpg

郭腾飞(200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特聘研究员

研究方向: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


我的课题组主要结合老年痴呆相关的神经认知评分、血浆生物标记物、PET影像等技术研究老年人血浆和大脑中Aβ和tau蛋白、神经变性以及认知评分,探索阿尔茨海默病(AD)的早期诊断和干预的可行性方案。

随着我国经济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的平均年龄逐年上升,我国面临的神经衰退性大脑疾病的医学问题日趋严峻。然后,我们国内对于早期AD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尚有很多科学问题亟需我们去探索和研究。我们课题组正在联合深圳湾实验室其他课题组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多家知名临床医院启动“大湾区老年脑健康计划(Greater-Bay-Area Aging Brain Health Initiative (GABHI))”。GABHI项目将瞄准AD这一重大科学难题与国际发展前沿,在粤港澳大湾区认知未损伤老年人群中,深入研究和解析AD临床前阶段(Aβ阳性但认知正常老年人)的病理特征、风险因素、保护指标和演化规律,为我国AD临床前阶段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 点击了解课题组网站信息

▷ 点击了解课题组招聘信息


饶浪.jpg

饶浪(201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医药健康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特聘研究员

研究方向:细胞膜仿生纳米材料的研发与应用


我们课题组聚焦于细胞膜仿生纳米材料的研发与应用,包括开发微流控芯片实现细胞膜仿生材料的高通量制备,使用细胞膜杂化、基因编辑等技术实现细胞膜仿生材料的多功能化,以及将细胞膜仿生材料应用于癌症早期诊断、肿瘤靶向治疗、抗病毒研究等领域。

新冠疫苗为例,目前中国以灭活疫苗为主,灭活疫苗几乎不会出现安全问题,容易保存;但是产量低,需要苛刻的生产环境。而美国以mRNA疫苗为主,mRNA疫苗容易生产,效率高于灭活疫苗;但是mRNA在生理环境中不稳定,需要适合的载体。目前,mRNA疫苗采用的是磷脂纳米载体技术,核心专利掌握在美国公司Arbutus手中。我们希望在这个“卡脖子”技术上进行攻关,自主研发mRNA等小分子核酸药物的纳米载体,实现药物的高效负载、可控释放,推动核酸药物的临床应用。


▷ 点击了解课题组招聘信息


谢思维.jpg

谢思维(201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系统(PET)核心技术研究


作为目前国际上最高端的医学影像诊断设备之一,PET/CT结合了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X射线断层扫描(CT)两种诊断方式的高端器械,PET/CT既有解剖结构信息又提供生化指标,能够确定肿瘤及其它病灶的精确位置,为定性诊断提供依据。PET/CT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普遍用于的医疗诊断,但长期以来在中国的普及率并不高。中国本土企业研发的PET/CT设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在整体技术水平上还存在一定差距。

“双向努力让百姓受益”

我国PET/CT设备领域研发者的一个重大使命,是在不断提高PET/CT的技术和性能同时,降低其设备价格和使用成本,让PET/CT技术服务于更多的普通中国老百姓。这一使命的完成,离不开党、政府、医院和社会对国产医疗设备的信任和持续支持。


▷ 点击了解课题组招聘信息


李杰.jpg

李杰(20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分子生理学研究所 副研究员 

研究方向:蛋白质纳米孔测序技术


基础科学研究是原始创新的前提。建党百年之际,作为超大型人口的文明型国家,我们需要继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较为完整的、自成一体的工业化体系。从人类基因组计划开始,基因测序就已成为整个生物科技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经过几代更迭,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已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并且有可能扩展到蛋白质测序等重要的革命性应用场景中去。作为一名党员科技工作者,我希望在深圳湾实验室的支持下,在最新一代的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方面进行深耕,为我国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贡献一份力量。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

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值此建党百年之际

牢铸自立自强之魂


祝广大科技工作者们节日快乐!



策划 | 鲍啦 远山

编辑 | 鲍啦


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