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深圳湾实验室//
可伸缩导航栏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光侨路高科创新中心
电话:+86-755-86967710
邮箱:webmaster@szbl.ac.cn
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 | 早筛早治,守护记忆
科普系列/2025.09.22

每年的9月21日,全世界都会把目光投向同一个主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这不仅是一个医学议题,更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今年,我们希望以更通俗、科学的方式,与大家分享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深圳湾实验室正在开展“大湾区老年脑健康计划(GHABS)”脑健康筛查项目,让更多人了解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的重要性。Part 01 早期诊断与非药物干预撰写人 | 方丽丽、金懿鹏阿尔茨海默病的...

每年的9月21日,全世界都会把目光投向同一个主题——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这不仅是一个医学议题,更关乎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幸福。今年,我们希望以更通俗、科学的方式,与大家分享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疗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深圳湾实验室正在开展“大湾区老年脑健康计划(GHABS)”脑健康筛查项目,让更多人了解早期发现、及时干预的重要性。

Part 0早期诊断与非药物干预

撰写人 | 方丽丽、金懿鹏

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在症状出现前十五年甚至二十年就已悄然发展1。研究表明,45%的痴呆病例可以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

  • 规律锻炼:每周坚持有氧 + 抗阻训练。

  • 健康饮食:推荐地中海饮食,多蔬果、坚果、全谷物。

  • 控制慢病:积极管理高血压、糖尿病。

  • 保持社交:避免孤立,多与亲友交流。

  • 保护感官:重视视力、听力健康。

此外,血液检测(如p-tau2172)已能较早反映脑内病理变化,为早期筛查提供了更精准的工具。

Part 02 药物治疗的进展

撰写人 | 杨婕、张伊湄

对症治疗药物AD的药物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即为对症治疗药物,如胆碱酯酶抑制剂、NMDA受体拮抗剂,可改善部分认知与行为症状。

疾病修饰药物第二类即为近年来的突破——单抗类药物(如仑卡奈单抗3、 多纳单抗4),通过清除大脑中的β-淀粉样蛋白沉积来延缓病情进展。它们的出现为患者和家庭带来新的希望。

Part 03 认知量表:评估大脑的“尺子”

撰写人 | 王艺颖、李明旭

临床常用的认知评估工具有:

  • MMSE(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约10分钟完成,快速筛查。

  • 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更敏感于早期轻度认知障碍。

  • ADAS-Cog(AD评估量表):临床试验中常用,覆盖记忆、语言、执行等功能。

  • CDR(临床痴呆评定量表):判断痴呆的严重程度。

这些量表帮助医生从不同维度评估认知水平,为临床诊断与科研研究提供参考。

Part 04 生物标志物:从血液到脑脊液

撰写人 | 朱佳仪、蒋明杏

近年来,体液生物标志物进展迅速:

  • 脑脊液:Aβ42/40比值5、p-tau6,已被证实与PET高度一致。

  • 血液:p-tau2172在早期诊断与分期上表现优异;NfL、GFAP 可反映神经损伤与炎症。

血检的简便性推动AD诊断进入“血液初筛+ 脑脊液/影像确证”的新阶段,让早期发现更易实现。

Part 05 影像技术:看见大脑的改变

撰写人 | 贺正博、刘镔辉

MRI 与 PET 是AD诊断的两大影像学支柱:

  • MRI:无辐射,观察大脑结构,如海马萎缩、大脑皮层变薄7,8

  • PET:通过示踪剂,直观显示Aβ斑块与tau缠结,是病理诊断的“金标准”9

一句话来说,MRI看结构,PET看病理。两者结合,为精准诊断和个体化干预提供坚实依据。

Part 06 HABS课题组项目

撰写人 | 周薪、李安琪

2021年5月,“大湾区老年脑健康计划”(GHABS)由深圳湾实验室神经疾病研究所特聘研究员郭腾飞博士领衔,与粤港澳大湾区多家医院共同发起的多中心、前瞻性的人群队列研究10,旨在粤港澳大湾区建立起世界前沿的脑健康研究与筛查体系,让科学研究真正惠及社区居民。

检查项目包括:

  • 神经认知测评:基于临床量表,评估记忆、语言、执行力、日常生活能力等。

  • 血液检测:包括 APOE 基因分型与血浆生物标志物(Aβ、p-tau181、NfL 等)。

  • MRI成像:观察海马体积和典型萎缩脑区的皮层厚度。

  • PET显像:通过 Aβ PET 和 tau PET 检测病理蛋白沉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金标准”。

    团队介绍

    郭腾飞研究员,博士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师从德国科学院院士Markus Schwaiger教授,并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William Jagust教授团队完成博士后研究。2020年全职加入深圳湾实验室,郭博士长期致力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与干预研究,以通讯作者在AD领域知名期刊JAMA Neurology、Nature Aging、Cell Reports Medicine、Molecular Neurodegeneration、Molecular Psychiatry等杂志发表30余篇研究论文,对于理解AD演变规律和早期诊疗具有重要意义,并基于此获国际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协会Alavi-Mandell Publication Award、美国阿尔茨海默协会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等荣誉,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基金、区域联合基金重点、面上项目)、广东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资助。

    团队成员来自认知心理学、生物化学、生物医学工程、临床病理学、神经影像学、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具备丰富的血液生物标志物检测、神经影像分析和认知功能评估经验。我们的研究方向包括:

    1. 阿尔茨海默病发生发展的演变规律及作用机制

    2.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标记物及新技术;

    3.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干预新靶点和新策略;

    科研与国际合作

    郭腾飞课题组与国内外知名机构保持紧密合作,包括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梅奥医疗、宾夕法尼亚大学、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附属伊萨尔医院、荷兰阿姆斯特丹阿尔茨海默病研究中心、瑞士伯尔尼大学附属医院、东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南京大学附属鼓楼医院、北京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七医院、光明区人民医院、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广东省中医院等机构开展交流和合作,我们不断引入最新的科研理念与技术手段,为粤港澳大湾区的研究与实践提供全球视野。

    国际上首个AD人群队列ADNI首席PI(Michael Weiner教授,右二)和PET中心 PI(William Jagust教授,左三;Susan Landau教授,右一)与深圳湾实验室“大湾区脑健康计划”团队交流

    2024年12月,在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组长陈晓春教授的指导下,深圳湾实验室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启动了中国脑健康-深圳示范中心

    脑健康-深圳示范中心项目依托景田医院景狮社康中心开展落地实践。这里是我们与社区居民最直接的连接点:

    • 为老年人群提供免费的认知评估与血液检测;

    • 开展 MRI 与 PET/CT 脑影像检查;

    • 举办科普讲座与义诊活动,让居民更好地理解“脑健康体检”的重要性。

    通过科研与社区结合,GHABS不仅是一个高水平的科研项目,更是一项切实惠及民生的公共健康计划

    结语

    阿尔茨海默病并非衰老的必然结局。通过早筛、早诊、早干预,我们有机会减缓其进展,守护记忆与生活质量。

    感谢每一位研究者的努力,感谢每一位志愿者的信任。让我们携手并肩,共同推动脑健康事业的发展。

    欢迎扫描添加微信免费报名志愿者微信号1:SZBL_GHABS;微信号2:SZBL_GHABS_2

    编辑|马欣悦

    排版|马榕

    参考文献

    1.Jack, C. R.et al.Revised criteria for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Workgroup.Alzheimer’s Dement.20, 5143–5169 (2024).

    2.Lan, G.et al.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plasma tau biomarkers for detecting and monitoring Alzheimer’s disease in a multicenter and multiethnic aging population.Nat. Aging5, 1601–1618 (2025).

    3.van Dyck, C. H.et al.Lecanemab in Early Alzheimer’s Disease.N. Engl. J. Med.388, 9–21 (2023).

    4.Sims, J. R.et al.Donanemab in Early Symptomatic Alzheimer Disease.JAMA330, 512 (2023).

    5.Guo, T., Shaw, L. M., Trojanowski, J. Q., Jagust, W. J. & Landau, S. M. Association of CSF Aβ, amyloid PET, and cognition in cognitively unimpaired elderly adults.Neurology95, e2075–e2085 (2020).

    6.Guo, T.et al.Normalization of CSF pTau measurement by Aβ40 improves its performance as a biomarker of Alzheimer’s disease.Alzheimers. Res. Ther.12, 97 (2020).

    7.Sun, P.et al.White matter fractional anisotropy decreases precede hyperintensities in Alzheimer’s disease.Cell Reports Med.6, 102138 (2025).

    8.Sun, P.et al.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cortical mean diffusivity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d suspected non‐Alzheimer’s disease pathophysiology.Alzheimer’s Dement.20, 7048–7061 (2024).

    9.Guo, T., Korman, D., Baker, S. L., Landau, S. M. & Jagust, W. J. Longitudinal Cognitive and Biomarker Measurements Support a Unidirectional Pathway in Alzheimer’s Disease Pathophysiology.Biol. Psychiatry89, 786–794 (2021).

    10.Liu, Z.et al.Pathophysiology characterization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 South China’s aging population: for the Greater-Bay-Area Healthy Aging Brain Study (GHABS).Alzheimers. Res. Ther.16, 84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