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响应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开展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号召,4月20日-26日,深圳湾实验室联合实验室坪山中心、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共同组织开展了系列主题培训活动。实验室科研人员、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师生、生物医药产业界代表等210余人通过线上和线下形式参与培训、交流,让我们一同回顾一下三场培训的精彩内容吧。

4月20日
主讲人:阴亮律师
培训主题:生物医药领域的高价值专利案例分析。
阴亮律师主要针对生物医药领域的高价值专利展开讲解,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噻托溴铵专利侵权纠纷系列案,阐述了优秀的技术方案还需要结合合理的专利布局方能在商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他通过托法替布专利权无效纠纷案分析了生物医药领域专利挖掘、布局、保护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的特点;通过赫赛汀专利布局的软肋案阐述了中美专利无效程序和司法程序存在显著差异,需要熟悉当地的法律法规,方能采取最为合理的策略。高价值的产品即使有充分的专利布局也并非无懈可击,庞大的专利布局很有可能成为自己在后专利的障碍。

4月23日
主讲人:丁建春律师
培训主题: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险和应对建议
丁建春律师首先通过展示生物医药企业在科创板注册和通过率等数据,结合科创板关于知识产权主要问询内容,如侵权风险、职务发明、无效风险和质押风险等,汇总推导出研发端的风险所在,主要包括侵权纠纷、复审无效纠纷、知识产权权属纠纷、不正当竞争、合同纠纷等。他详细分析了生物医药成果转化过程中知识产权风险的应对措施,并提出生物医药领域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风控“十八招”。结合国内外相关案例,丁律师深入浅出地对生物医药研发前、中、后所涉及的知识产权权属、合作研发、委托研发、知识产权许可转移及价值评估等方面的合规问题进行逐一分析,并提出预防和应对建议。

4月26日
主讲人:何青瓦董事长
培训主题:高价值专利的挖掘与布局
何青瓦董事长围绕深圳湾实验室“面向国际前沿、站在国家高度、对接国家健康需求、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目标,从专利角度分析“瑞德西韦用途专利”的授权前景及价值,引出高价值专利的特点和专利挖掘、布局的重要意义。课程融合实务经验和案例,分析如何对创新成果进行专利赋能、如何及时高效高质量地完成专利申请与布局作业、如何搭建坚实密集的专利保护网,以及如何在原始发明与成果产业化商品化应用场景领域进行全方位权利覆盖,以支撑科研成果高质量高价值转化。

提问交流环节,在场人员就培训内容踊跃提问,针对专利申请、授权、挖掘、布局、提高专利申请文件的质量、专利侵权风险、职务发明、无效风险和质押风险等问题分别与三位讲师进行讨论。参与培训的科研人员表示,本次培训活动增强了大家对专利申请、发掘及保护的意识,将有效推动实验室科技创新实践工作,对促进实验室知识产权工作质量提升具有指导意义。
阴亮

专利代理师,律师,华夏泰和生化领域带头人。从业15年,擅长以国际视野利用专利、商标、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组合协助客户进行知识产权的全球布局和管理。擅长领域主要为生物医药、化学化工、高分子材料、医疗器械等。
丁建春

专利代理师,律师,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主任、执行合伙人,深圳知识产权专家委员会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 知识产权学院 特聘讲师。尤其擅长知识产权诉讼案件,其中,代理的“锂电池保护芯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侵权案,入选最高人民法院“2020年10件技术类知识产权典型案例”。
何青瓦

专利代理师,小美知识产权集团董事长,深圳市威世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所长,全国专利信息师资库师资人才,广东省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深圳知识产权专家委员会专家,江苏省知识产权领军人才等。擅长企业知识产权策略、组织与应用;高质量专利布局,专利分析评议,专利检索,专利导航,专利风险调查与预警,专利破解、规避设计等。
撰稿 | 潘文欢
编辑 | 白 白
欢迎投稿、建议 | media@szbl.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