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深圳湾实验室//
可伸缩导航栏
地址:深圳市光明区光侨路高科创新中心
电话:+86-755-86967710
邮箱:webmaster@szbl.ac.cn
迈克尔·斯奈德:深度数据融合与远程监测技术驱动的医疗健康革新 | “红树林论坛”第四十五期
综合新闻/2025.04.03

2025年3月31日,深圳湾实验室第四十五期红树林论坛迎来国际著名遗传学专家、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遗传系主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基因组学与个性化治疗中心主任迈克尔·斯奈德教授(Michael P. Snyder)。斯奈德教授以“Disrupting Healthcare Using Deep Data and Remoter Monitoring”为题,深入探讨了多组学技术、可穿戴设备以及微采样在监测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报告由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李磊主持,吸引了...

2025年3月31日,深圳湾实验室第四十五期红树林论坛迎来国际著名遗传学专家、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遗传系主任、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基因组学与个性化治疗中心主任迈克尔·斯奈德教授(Michael P. Snyder)。斯奈德教授以“Disrupting Healthcare Using Deep Data and Remoter Monitoring”为题,深入探讨了多组学技术、可穿戴设备以及微采样在监测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报告由系统与物理生物学研究所特聘研究员李磊主持,吸引了众多科研工作者的积极参与。

迈克尔·斯奈德教授在其演讲中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深度数据和远程监测技术来改进医疗保健系统。首先,他系统阐述了其团队在精准医疗领域的前沿突破。研究团队通过对109名受试者开展涵盖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及微生物组学的多维度纵向追踪,成功构建了个体化健康监测模型。该模型在淋巴瘤、心血管疾病及癫痫等重大疾病的早期预警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随后他分享了结合AI模型与单细胞数据来改善疾病风险预测,相比传统方法能够显著提升对疾病预测的准确性。他还讨论了衰老类型,即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不同生物化学途径上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深度数据分析来识别这些变化。此外,斯奈德教授展示了如何使用可穿戴设备和微采样来监测健康状况。他还特别强调了使用智能手表和血糖监测器结合全基因组测序、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和微生物组学等多组学技术来研究人体各种生理和病理过程,凸显了可穿戴设备和微采样在检测和预防疾病方面的重要性。

斯奈德教授的研究将为个性化医疗、疾病预防和早期诊断中的提供全新视角,有望为疾病的预防、早期干预和药物研发开辟新的方向。报告结束后,参会学者就多模态数据融合、穿戴设备的临床应用等议题展开了深度探讨。

迈克尔·斯奈德

迈克尔·斯奈德教授(Michael P. Snyder),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斯奈德教授于1982年获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86年任耶鲁大学分子、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并随后转入斯坦福大学继续其研究生涯,现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遗传学系主任兼基因组学与个性化医疗中心主任。斯奈德实验室领导了全球首个大规模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项目,开创性地开发了多项技术,包括蛋白质组芯片、高分辨率平铺阵列以及全局转录因子结合位点定位等方法,极大地推动了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此外,斯奈德教授首次将多种“组学”技术应用于个人纵向整合分析(iPOP),为个性化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论基础。斯奈德教授联合创立了多家生物科技公司,包括Personalis、SensOmics、Qbio、January AI 、Filtricine、Mirvie、Protos、Protometrix和Affomix(现为Illumina的一部分)等,在商业化前沿生物技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也是《基因组学与个性化医疗:每个人都需要知道的事》一书的作者,并在Nature, Science, Cell等杂志发表论文1400篇,H指数213,论文引用量超23万。

供稿|李磊课题组

编辑|鲍文旭

责编|远 山

欢迎投稿、建议|media@szbl.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