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资讯中心

经济导报 | 重大科研載體持續落地 源頭創新動力十足

2020.09.21

光明區定位是“打造世界一流科學城和北部中心”。隨著第四個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落戶深圳,光明科學城成為深圳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深圳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提升源頭創新的核心引擎。

近期光明又提出光構建以智能產業、新材料產業、生命科學產業為主導,特色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

無論是建設一流科學城,還是高質量發展現代化產業體系,都離不開最基礎的科研載體—各類大科學裝置、科研平台和高等院校,這類平台和機構是產生原始創新的引擎和源泉。

光明區成立以來,依據定位,有計劃有步驟地引入一批重量級的科研載體。

這些科研載體進展如何?他們的研究方向和我們的城市未來、國家未來有什麽關聯?讓我們走進這些科研載體一探究竟。

腦解析與腦模擬科研平台

什麽叫腦解析、腦模擬?

深港腦科學研究院院長王立平介紹說,腦解析的意思就是解析復雜的大腦圖譜的結構和功能特征。所謂腦圖譜類似於大腦的”google 地圖”,是大腦的“核心字典的目錄”。有了這個核心“目錄”(腦圖譜),就可以更加細致了解特定的大腦功能和腦疾病的機制,從而找到治療的新方法。

而腦模擬就是基於大腦信息的各種數據,開發新的類腦算法,進而為模擬大腦的工作規律提供可能的計算模型,服務類腦智能領域。

那麽做腦與認知科學研究有什麽意義?

王立平介紹說,人類大腦很復雜,了解我們的大腦之後,第一助推人工智能的發展,使人工智能可能更好地發揮機器和人類的雙重優點;第二可以服務於大腦疾病方面的研究,例如,包括多動癥、自閉癥、癲癇、睡眠障礙、抑郁癥、精神分裂癥、老年癡呆、帕金森等病癥等等,努力緩解社會的醫療負擔;第三是推動認知教育領域提示,每個個體都有認知上的特長,理論上講,通過對孩子大腦認知特長的認識,為因材施教提供潛在理論支撐。 

據悉,腦解析與腦模擬重大科技設施由深圳先進院牽頭建設,該項目配套土建工程計劃於2021底完成。之後的1-2年完成主要設備的進場安裝、調試和整體試運行,計劃2023年完成項目驗收工作,前期預研項目已經在深入推進中。

2.png

據悉,腦解析與腦模擬大科學裝置由深圳先進院的深港腦科學研究院負責未來運營。該項目工程主體將於2020年底完成建設,兩年後開始陸續搬遷。

國家超算中心二期

據國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將在光明科學城落戶的E級機,算力水平處於全球領先位置。

超級計算機是現代科技創新必不可少的重要基礎設施。美歐日等發達國家30%以上的科技創新有賴於超級計算支撐,廣東省十個省實驗室、深圳90%以上的新型研發機構也離不開超級計算。超級計算機為智慧產業提供算力支撐,是電子信息產業從數字化、網絡化向智慧化跨越的重要基礎。

國家超算深圳中心二期計劃2020年年底在光明區開工, 2022年左右投入使用。

深圳灣實驗室

6月18日上午, 深圳灣實驗室正式入駐光明區高科國際創新中心。

3.png

生物醫學是當今全球範圍內最受關注的基礎科學領域,深圳灣實驗室圍繞生命信息、生物醫藥和醫學工程三個方面,開展生物醫學前沿領域的研究,解決人口與健康領域的重大科學問題。研究重點領域在腫瘤、代謝與心血管、神經退行性、傳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的預防和干預。

據介紹,深圳灣研究院計劃五年內建設200個科研團隊,引進科研人員2500人,畢業於世界各地的優秀人才正在積極加入。

4.png

畢業於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材料科的博士黃愷新入職深圳灣實驗室,他表示選擇這裏,首先是因為深圳的生態環境和氣候條件好,整個城市年輕、節奏快、有活力,有更好的創新環境,其次他也看好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前景,再者從自身角度講,自己從事材料學、生物學和物理學的交叉領域研究,與深圳灣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有契合點。他希望依托深圳灣實驗室這個平台,未來能在染色質高級結構、仿生系統、智能納米材料領域做一些原創性研究。

托馬斯.林達爾諾獎實驗室和艾德蒙.菲舍爾轉化醫學研究諾獎實驗室

5.png

2019年5月18日,Tomas Lindahl諾獎科學家實驗室在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正式落地,這是該院落地的第二個諾獎科學家實驗室。

Tomas Lindahl是英國皇家學會院士,英國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的榮譽教授。他與保羅·莫德里奇和阿齊茲·桑賈爾,因“在分子領域繪制出了細胞是如何完成DNA修復以及保護遺傳信息”,獲得了2015年諾貝爾化學獎。他們的工作為活細胞功能的認知提供了基礎知識,其研究成果在未來能夠為癌癥治療提供很大幫助。

兩位來自弗朗西斯克裏克的研究員、中山大學引進人才李寧寧博士、張影博士已正式加入中山七院並開展相關領域的研究。未來,雙方將在DNA修復機制與腫瘤化療耐藥性研究、DNA修復機制與腫瘤的靶向治療、DNA修復機制與疾病的免疫治療等方向展開深入合作。

在此之前,中山七院首個諾獎科學家實驗室愛德蒙·費舍爾轉化醫學研究實驗室於2018年5月12日揭牌。該實驗室的研究方向是以蛋白質磷酸化為基礎,涵蓋各種疾病包括心臟病、糖尿病、免疫疾病的機理和靶向治療。

中山大學附屬第七醫院何裕隆院長說:“諾獎科學家實驗室落地,標誌著中山七院具備了與世界頂尖科研機構對話的能力。這也符合深圳市的‘加快重大疾病防控、佔據未來醫學及相關產業的制高點,引領精準醫學的發展’的需要。我們希望通過3至5年的努力,將實驗室打造成為國家級層面的重點實驗室,從而引領粵港澳大灣區精準醫療的發展。”

綜合粒子設施

8月18日,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綜合粒子設施首棟建築正式動工。

6.png

該項目選址於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核心區,是光明科學城大科學裝置集群內首個開工建設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是光明科學城面向高新技術產業需求規劃布局的標志性、稀缺性重大科技基礎設施。

合成生物研究平台

合成生物研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由深圳先進院牽頭,華大生命科學研究院、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參與。該設施將以合成生物學基礎研究為理論基礎,把自動化工業發展過程中的智能制造理念引入到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基於智能化、自動化及高通量設備,搭建用於生物元器件、復雜網絡、人工細胞等多維度合成生物的合成、組裝、植入、激活與測試的合成生物研究裝置。

除了上述各大科研平台,近兩年來,光明區還先後引入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實驗室、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技術創新研究院、國家電動汽車產業計量中心、廣東省石墨烯創新中心、深圳合成生物創新研究院、深港腦科學創新研究院等。

據悉,截至目前,光明科學城已經引入各類重大科研載體22個。

這些科研載體的引入,不僅可以助推光明各項產業的發展,還為整個粵港澳大灣區乃至全國的產業發展提供基礎創新的源泉,成為科學發明和科學發現開始的地方,更為光明區引入大量科學家和高端人才。

光明區,未來將成為世界各地優秀人才和科學家們的聚集地,成為創新產生萌芽的地方。

内容来源 | 经济导报

编辑 | 远 山